广州智慧农业蓬勃发展,新农机与前沿技术双轮驱动

发布日期:2025-06-27 19:36    点击次数:87

在广州智慧农业的蓬勃图景中,地面智能农机正成为田间得力伙伴,而AI与数字技术则悄然重塑着农事管理,让我们走近这些科技成果,看看它们如何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。

农业无人车新上市

以技术创新解决农业难题

近日,极飞科技发布了极飞R100与R200 2025款农业无人车。新一代R100和R200农业无人车,从结构设计、智能控制到任务系统、电力系统都进行了全面升级,将大棚和果园植保的作业效率、智能化程度和安全性提升至全新高度,帮助广大农户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和农药浪费,提高种植收益。

作为小型地面智能农机,新款R系列车身小巧,操控灵活智能、作业安全可靠,成为了解决果园和大棚植保难题的有力搭档。

在复杂果园环境或狭窄的大棚内,全新升级的R100可以轻松通行。全铝合金打造的轻量化机身配合80厘米超窄车宽,让R100能够轻松穿梭在2至4米的种植行间。新一代四轮独立电机驱动系统,配合悬浮门式车桥结构,使R100拥有卓越的地形适应能力与脱困能力。

在作业表现方面,R100搭载的全新车载睿喷系统,拥有120升智能药箱,应用智能离心雾化喷洒技术,实现每分钟8升的最大喷洒流量,并支持雾化颗粒从60到200微米任意调节,喷洒精准、均匀、穿透力强,有效节水省药,作业效益更高;它的单边最大水平射程达7米,药液直达作物,喷洒覆盖范围广,针对不同高度的作物,它的双边雾炮还可手动调节,实现多方向、多角度喷洒,充分满足多样化喷洒需求。

机身搭载了SuperX5 Ultra智能控制系统,配合北斗高精度导航和RTK技术,可以实现精准自主作业;装配智能超充电池,满载作业续航最长可达30分钟,最快12分钟就能充满一块电池,两块电池就能满足连续作业需求,大幅缩短等待时间,确保高效运转。

而六轮版的R200农业无人车,则针对于高大果树和需要更大水量的作业场景,它具备240升超大容量智能药箱,可实现每分钟16升的最大喷洒流量;与此同时六轮独立驱动系统带来更强通过性能,4组雾炮协同工作,作业覆盖面积更广,满足更多作业场景。

AI“爆改”农业

前沿技术让生产变简单

近年来,广州智慧农业技术不断发展,其中一大方向就是“AI+农业”。AI技术在广州农业领域的应用成果显著,从无人机播种到数字农田管理,再到病虫害监测,正深刻改变着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,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力。

在广州黄埔区莲塘村的极飞超级农场里,工作人员在手机软件上设置好播撒数量、作业航线、安全距离等参数后,一架装着近20公斤稻种的农业无人机缓缓起飞,在农田上空来回穿梭,4分钟就完成了6亩地的水稻飞播,播种效率是传统人工的50倍。

作业过程中,这款装载了“AI大脑”的无人机,能在工作人员输入指令后自主规划路线,不需要人力介入,就能自动识别田埂、沟渠、电线杆等复杂地形特征并进行障碍物标注。

多年来,通过持续收集田间障碍物种类、形态的图像与信息,并将其投入AI训练、调教和优化,农业无人机已能自然贴合地势起伏,实现全自主飞行。

走进广州从化风云岭森林公园的艾米稻香小镇,装载着云端农田大脑系统的水稻田,在种田、管田等环节都实现了无人化作业。这个全省首个数字农田试验基地,采用“水稻种植标准化体系+艾米管田系统”方式,并整合物联网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科技,实现田间万物互联。

数字农田管理系统全方位监管农田实时数据,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像人一样对水稻种植全过程进行健康评测,视觉识别系统能自动识别出昆虫、杂草并及时发布病虫草害预警……在艾米“农田大脑”的指挥下,水稻生产效率与管理精确性都更上一层楼。

而在广州增城区的丝苗米种植基地里,各类传感器、智能设备通过物联网连接,构建起看不见却全方位、实时在线的农业监测与管理网络。

一个个AI智慧摄像头被设置在稻田之中,镜头实时高清采集农作物生长图像,传输至农语云平台上,利用AI图像识别技术,可快速识别水稻常见的稻瘟病、纹枯病以及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,准确率高达95%以上。

以往对农作物病害的监测主要依靠人工巡查,耗时费力。有了这个应用,原来要多人多天完成的巡查工作,现在只需几个小时,而且能第一时间发出预警,指导农户精准用药,降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。

另一边,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智慧农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团队,聚焦智慧农业核心领域,深入华南农业大学智慧小院等实际生产应用场景,全景展示“空天地一体化”智慧农业技术如何重构农业生产范式,为传统农业装上“数字引擎”。

智慧农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当前智慧农机装备、物联网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已初步投入使用,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,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创新,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成果将为广州农业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,助力实现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的目标。

来源:广州市科协